其余宗亲心思千转。</p>
邓氏也是初见到宁雪滢,在心中感慨,宁嵩人虽粗犷,生出的女儿倒是柔桡婉约。</p>
二公子卫昊伤寒未愈,掩帕轻咳起来,手上的绿松石戒极为打眼,“但愿儿子迎娶舒雯那日,一切顺遂。”</p>
府上给二公子定下的未婚妻是御史大夫的幺女,婚期定在半年后,两人青梅竹马,也算一桩良缘。</p>
听得次子的话,卫伯爷有些不乐意,“阴差阳错,好事多磨,说不定咱们卫氏迎进个宝呢!”</p>
二公子耸肩笑笑,“就怕宁嵩的女儿是个中看不中用的……诶呦呦.……娘,轻点轻点!”</p>
邓氏收回揪儿子的手,在小夫妻跨入门槛时,瞬间变回雍容端庄的主母,嘴角翘起恰到好处的笑。</p>
迎着一声声打量的眼睛,宁雪滢不卑不亢地走到董妈妈引她站立的位置,也在用余光打量他们,几番寒暄后,心中不禁赞道,姑苏卫氏的后人,个个好颜色。</p>
曲膝跪在蒲团上,她接过一盏含有粟、枣、脯等配料的茶水,分别递到了公婆面前。</p>
“父亲请喝茶。”</p>
“母亲请喝茶。”</p>
并附赠了自己事先做好的女红。</p>
“好好好。”卫伯爷饮一口茶汤,将绣品塞进袖管,朗笑着抬手,“好孩子,认真听你娘讲几句。”</p>
邓氏抿口茶,循循讲起卫氏家规中最被看重的几条,“家法繁多,为娘就不一一赘述,你先牢记这几点,日后再慢慢掌握。”</p>
宁雪滢一拜,“儿媳牢记母亲叮咛。”</p>
卫湛扶妻子起身,示意她接过母亲给的见面礼。</p>
当裹着红布的见面礼露出小小一角时,在场的宗亲和嫡庶们无不惊讶瞠目。</p>
这份礼物比金银珠宝可贵重得多。</p>
朝廷赐钦差御剑,可上斩佞臣、下斩刁民。</p>
伯府也有祖传的“御剑”,是一把百炼成钢的戒尺,见戒尺如见当家主母,可先“打”后奏。</p>
邓氏将戒尺传给长媳,目的有二。</p>
一来是想弥补伯府迎错亲的过失;二来是在给远嫁的儿媳撑腰,不至于被府中人轻视。</p>
意识到母亲的用意,卫湛稍一颔首,握住妻子持戒尺的手,看向一众嫡子庶出。</p>
卫馠第一个反应过来,却别扭地没有放下身段,被一旁的肖遇慕扯了扯衣袖,才率先回头,“都愣着做什么?还不过来一起拜见长嫂!”</p>
庶子庶女们赶忙弯腰行礼。</p>
二公子卫昊最后一个起身,敷衍施礼,可转瞬侧腰一疼。</p>
卫湛当着所有人的面,握着妻子的手,抽打在了胞弟的身上。</p>
“腰杆硬?”</p>
卫昊磨磨牙,深深鞠躬,暗道长兄下手可真狠。</p>
难怪说夫妻同心,才短短一日,长兄就重新划分了远近亲疏呢。</p>
这招杀鸡儆猴还是有效的,宁雪滢明显感觉到在场的人看她的目光有了变化,带了点敬畏。</p>
她看向丈夫的侧脸,生出了感激之情。</p>
怔愣之际,男人忽然垂眸,与她交汇上视线。</p>
稠黑的凤眸潋滟深邃,映出了她的虚影。</p>
众目睽睽下,宁雪滢慌忙移开眼,朝邓氏福身致谢。</p>
“一家人就别见外了。”邓氏拉过温温软软的小儿媳,忽然有种多出一个女儿的感觉,“你年纪比馠儿还小,日后肩上的责任却是最重的,切记要三思后行,不可冲动行事。”</p>
“儿媳记下了。”</p>
这一刻,宁雪滢如释重负,至少公婆比想象的还要温和宽厚。至于嫡出的小叔和小姑,且行且看吧。</p>
体面是互相的,自己先做到问心无愧就好。</p>
</p>
</p>
第6章</p>
喝过媳妇茶,卫伯爷和几位宗亲同辈一道乘车赶往宫城上值,卫湛还处在婚期,不必上朝。</p>
可坐在詹事府第一把交椅的位置上,哪能得几日清闲,晌午没到,就有詹事丞送来一摞子公牍。</p>
太子年岁未满十六,东宫大事宜皆由卫湛代为定夺。很多朝臣都有了预判,认为太子一旦登基,卫湛会顺势进入内阁,成为下任首辅,位极人臣。</p>
而卫伯爷就任国子监祭酒一职,亦是忙得不可开交,散朝后就匆匆赶往国子监,却与户部尚书季朗坤迎个正面。</p>
宫阙之中,两人你看我我看你,竟是相顾无言。</p>
知晓内情的同僚们佯装无事发生地从二人身边经过,面色各异,内心戏十足。</p>
二人目不斜视,不愿去看那些人的嘴脸。</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