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简介 为什么有人会持刀闯进幼儿园砍杀儿童? 为什么有人会为盗取一枚戒指切下别人的手指? 为什么纳粹科学家会在俘虏身上做活体实验? 为什么有人会忽视其他同类的人性? 在哲学、宗教的思路里,人类的残酷行为通常被解释为犯下罪行者的“ 恶 ”,但这不是一个令人满意的回答 。“恶”的概念只是虚晃一枪、将问题暂时搁置,其实并没有给出答案。 本书是一位心理学家、神经科学家对“恶”进行的系统思考,他借助科学家擅长的调查、实验和分析,以“共情腐蚀”取代了“恶”:某个人作恶时,他的共情遭到了腐蚀,共情水平较常人要低很多。但在正常情况下,大多数人的共情水平不会导致极端恶行发生,虽然人们常常会不顾他人的内心感受。 这一替换看似简单,却能帮助我们摆脱价值偏见,给出预防恶行发生的思路。它同时提出了更多需要解决的问题: “共情腐蚀”是如何发生的? 社会环境会对人的共情水平造成多大的影响? 为何同样遭遇“共情腐蚀”的自闭症患者一般不会作恶? 本书也许会改变你思考“恶”的方式,甚至会改变你对待“恶”的态度。 媒体推荐 大脑状态与共情能力之间存在什么关系?这本书提供了令人着迷的解答。——特里·伊格尔顿 本书提出了一个简洁而可信的假说,借此我们能够以全新的方式来思考恶。——《纽约时报》 未来我们也许能够理解人类境况的阴暗面,而巴伦-科恩为此搭建了一个科学的基础,让这一探索更明晰了。——迈克尔·加扎尼加 作者简介 作者 西蒙·巴伦-科恩(Simon Baron-Cohen,1958— ),知名临床心理学家,剑桥大学精神病理学教授,剑桥大学自闭症研究中心主任,三一学院研究员。毕业于牛津大学、伦敦国王学院和伦敦大学学院。代表作有《恶的科学》《心盲》《关键的区别》《自闭症与阿斯伯格综合征》等。 译者 高天羽,笔名“红猪”。长期任《环球科学》杂志与果壳网翻译。出版译作有《遥远地球之歌》《鱼为什么放屁》《世界为何存在》《神经的逻辑》《恶的科学》《打开一颗心》等二十余种。 目录 致谢 第一章 对“恶”和人类残酷行为的解释 第二章 共情水平在人群中的正态分布 第三章 囚禁于自我聚焦状态中:边缘障碍、精神病态与自恋人格 第四章 在模式中寻找道德:阿斯伯格与自闭症患者 第五章 共情基因 第六章 对人类残酷行为的反思 附录一 共情商数(EQ)量表 附录二 如何识别零度共情(负面)类型的人 参考文献 人名、地名、机构名对照表 专名对照表 点击下载:恶的科学:论共情与残酷行为的起源 (访问密码:750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