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简介 《三国演义》是一部什么样的书呢?与其说它是一部长篇历史小说,不如说它是一部史书、兵书、人生之书,或者说,它是一部智慧之书。读《三国演义》,重要的是挖掘其中的大谋略、大智慧,这种智慧并非就事论事,而是通过对三国原著的许多故事分析、综合、升华而成,这才是真正的人生大智慧、大领悟、大道理。《三国的课》深入品读《三国演义》中的人生经验与智慧,语言生动、见解独特。 编辑推荐 1.一样的三国故事,不一样的智慧点评 2.通过对三国中为人处世的智慧的理解和感悟,帮助现代人在遇到各种复杂的人际关系和幻莫测的险恶环境时,借鉴三国的智慧去应对 作者简介 李文庠,马宁,河南工业大学教师,他们通过对三国原著的许多故事分析、综合、升华成人生的大智慧、大领悟、大道理,语言生动、见解独特。 目录 章 选择比努力更重要 小企业一样有前途——诸葛亮的择业观 002 离开断路——愚忠陈宫 006 选择时机,时机不到莫出手——诸葛亮一气周瑜 009 放弃也是一种选择 ——不是天不灭曹,而是孔明不灭曹 012 大智若愚——司马懿选择示愚 017 选择两全的方案——吕布辕门射戟 021 选择效率高的方案——钟会伐蜀先造船 025 选择的方案必须能做到——陶谦好心办了坏事 029 选择应避免知觉偏差——孔明偏见识魏延 032 借力是人性的自然选择——火烧博望坡 035 要虚名,还是要实力——玉玺之争 039 第二章 情商比智商更有效 猜疑者作茧自缚——曹操多疑杀伯奢 044 怒气乃杀人一把刀——张飞因怒身亡 048 头脑清醒才有正确决策——徐庶糊涂一时 052 急躁、盲动非智者所为 ——两个“耐性”挫败了一个“急性” 055 优柔寡断,机会丧尽——袁绍当决不决 058 必须控制虚荣心——关云长喜戴“高帽” 061 狭隘性格的悲剧——曹真、王朗之死 065 嫉妒是痛苦的制造者——周瑜妒火烧了自己 069 狂妄是一种情绪失常 ——祢衡“腐儒舌剑,反矣” 073 骚动心态,无助于事业——落凤坡庞统中箭 076 消极心态,无大出息——刘琮城忘 079 恐惧心态使人缺乏生命力——阚泽献降书 083 强硬固执,事业之大忌——刘备一意孤行 087 管住自己的舌头——孔明安居平五路 090 第三章 忍耐比恃强更强大 忍让的结果是甜蜜的——刘玄德驻扎小沛 096 示弱比逞强更有力——刘备哭拜孙夫人 098 好事多磨——七擒孟获 101 容人之错——破袁绍曹操焚信 106 容人之仇——曹操容了张绣之仇 111 容人之异——耒阳县凤雏理事 114 容人之短——曹操杀蔡、张二将 116 容人之长——徐庶荐诸葛,诸葛荐庞统 119 锋芒勿太露——青梅煮酒论英雄 122 第四章 思维比知识更给力 不去应用,知识不成力量——张昭自取其辱 128 不正确应用,知识不成力量——马谡唯书失街亭 131 僵化思维的人不会正确运用知识——曹操败走华容 135 肤浅的思维使人愚蠢——张翼德长坂拆桥 139 思路是生存之路——司马懿不想进空城 145 好心未必有好结果——华佗之死 150 仅仅有传承是不够的 ——姜维为何没有“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154 求异才能创新——以逸待劳破二袁 158 第五章 适度比过度更如愿 人死了,何谈成就大业——诸葛亮累死五丈原 164 管得太多,成效反而不好——诸葛亮事无巨细 168 过犹不及——六出祁山,九伐中原 171 柔力似弓——关羽强硬过度 174 端架子也须适度——诸葛亮的谈判观 177 话不在多,达意则灵——刘备白门楼十一字言 180 聪明反被聪明误——杨修小聪明过度 184 平衡即持度——孙权擅搞平衡术 189 批评也须讲分寸——孔明评法正 193 得饶人处且饶人——王允的悲剧 196 嗜好也须有度——典韦贪杯丧生 200 第六章 人格比权势更有气场 气场是怎么形成的——曹孟德励志励胆 206 感召力是如何建立的——孔明守信遣老兵 210 形象凝聚人心——曹操爱笑,刘备爱哭 213 没有伟大的品格,就没有伟大的人 ——关云长单刀赴会 217 榜样的影响力重于言教——甘宁百骑劫魏营 221 肺腑之言情意深——孙权赞周泰 224 分析透彻才有说服力——孙权决计破曹操 227 忠诚为本——关云长挂印封金 231 公正才有威望——斩马谡与奖王平 236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十八路诸侯讨董卓 242 参考文献 244 后记 再读《三国》 245 点击下载:三国的人生智慧课 (访问密码:750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