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简介 《透过钱眼看中国历史》内容简介:历史不仅是人民创造的,它还是“人民币”创造的。对历史的解读,一千个人有一千种说法。有阶级分析的,有厚黑分析的,也有戏说的、恶搞的,更有“神马都是浮云”的虛无派。但根据卡尔.马克思的说法,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对于历史这间大房子.经济就是它的地基。仔细倾听大房子里面铜钱、银锭落地的叮当之声,我们会对历史有更深入的了解、更清醒的认识。 作者简介 谈钱,太伤感情和面子了! 有喜感的场面应该是,天朝圣上还没开口,海外各国已经把木料运到了京城,作为祝贺圣上第21个妃子生日的礼物。然后龙颜大悦,圣上再顺手赏给这些进贡国一批上等丝绸和茶叶。 这就是明朝试图建立的一种“商业”模式——朝贡制度。周边小国承认天朝的宗主国地位,定期不定期地向大明皇帝进贡,然后从大明皇帝那里获得远远超过进贡物品价值的赏赐品。做这样的亏本买卖,明朝并不是为了获得商业利益,而是为了获得周边小国的臣服,至少是表面上的臣服。 反观周边小国,放着这种一本万利的买卖不做,就是傻瓜!进贡就进贡吧,面子是小事,发财是大事。但是怎么做,还是得合计合计。明朝缺好木材,但这些小国却不会拿大量的木材当贡品,万一明朝用这些木材再建立一支三宝舰队,开到南海和印度洋耀武扬威,这些小国就麻烦了。所以我们看这些国家的贡品中,有象牙、香料、犀角、玉石、珍贵皮毛,甚至还有和高丽美女。许多贡品对于天朝宫廷来说,都属于难得的高级品。但是关系到国家海上贸易和海军前途的优良造船木材,在贡品的名单上却几乎看不到。这帮小国,大大地狡猾! 还是让我们回到海外华商那里。虽然手握木材,不过华商们毕竟是商人,他们并没有制造郑和宝船那样的大船,而是建造了数量众多的中小船只,这其实是当时华商的精明之处。 郑和宝船虽然运载量大,但建造成本高昂,速度缓慢,而且需要配备足够的武装护卫力量,否则只会是官府或海盗口中的一块肥肉。此外,连接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间的马六甲海峡是进行跨洋贸易的重要通道,但那里的热带季风却很强烈,每年会改变一次风向。季风的这个特点对商人来说很头疼,在蒸汽机动力还没有亮相海洋的时代,船员们只能依靠风力和人力远航,想顶风穿过马六甲海峡做远洋贸易,是难以实现的。 …… 目录 第一篇 三千年的粮仓保卫战 用狗尾巴草填饱肚子 小麦小麦我爱你 有多少小麦可以重来 水稻坐上小麦的沙发 感谢玉米棒子,感谢印第安人 第二篇 爱生命,爱盐巴 黄、炎合伙打劫蚩尤的盐巴 春秋战国的幕后导演 私盐贩子掀翻大唐 第三篇 长城:外面的穷鬼想进来,里面的穷鬼想出去 马可波罗见过长城吗 长城建在哪儿,得听老天的 秦始皇算了一笔经济账 万里大墙没啥用 长城被经济学打败了 两边穷鬼诅咒的围墙 第四篇 三国群雄斗地主 都怪黄巾军掀牌桌 曹孟德:出身不好,摸来个大王 刘玄德:根红苗正,却凑不出炸弹 孙仲谋:要想强,飞机带翅膀 第五篇 要想吃饱饭,多挖运河少生娃 大河向东流,不是好兆头 天上掉下个隋炀帝 大运河:一个文艺青年的惊天力作 傍上大运河,京城有饭吃 当皇家海军掐住了大运河 第六篇 别说宋朝不差钱 富甲全球的大宋 宋兵乙:我曾是个无业游民 扯几尺布就打发了北方胡人 逼急了,破铜烂铁都当钱 第七篇 早产的纸币惹人唉 从飞钱到交子:四川人有法子 大宋开始对纸币上瘾 三大王朝被一沓纸币撂倒 纸币泛滥:穿越千年仍无解 第八篇 三个梦碎的阿土仔 两千年前,王莽在下一盘很大很大的棋 经济学家王安石的两大创新 放牛娃皇帝的羡慕嫉妒恨 为什么受伤的总是农民 第九篇 郑和下西洋的两个秘密任务 找个逃跑的废帝,用得着七下西洋吗 差钱,还是差钱 嗨,听说非洲有金子 天朝之外的华商太讨厌了 郑和的第三张牌 沉舟侧畔千帆过 第十篇 大海有多宽广,郑氏海盗就有多犀利 木头要了宝船的命 后郑和时代的“海商王” 郑氏家族:东亚版“加勒比海盗” 郑成功赶跑蔗糖救台湾 第十一篇 白银让明朝不明不白地死去 一枚铜钱引发的走私大案 美洲白银砸中大明的头 看白银潮来,看白银潮去 百万两银子逼死崇祯帝 第十二篇 谁偷了康乾盛世的馒头 什么康乾盛世,那都是浮云 盛世危局:从马可波罗到马嘎尔尼 达尔文家族砸了景德镇的场子 要人命的蚕宝宝 第十三篇 鸦片战争:一个烟鬼和一个茶鬼闹翻了 大英帝国被茶叶攻陷了 鸦片拯救了太平洋岛屿 茶鬼觉得被烟鬼侮辱了 种植园里的烟茶暗战 烟鬼在当铺里彻底沉沦 尾声 钱眼里的历史风景 点击下载:透过钱眼看中国历史 (访问密码:7509) |